2010年5月27日 星期四

千萬豪宅竟然有僭建,業主慘被發展商欺凌

鑽石山區名宅星河明居自落成一直風波不絕,昨日一群星河明居業主,在業主會主席的帶領下,到發展商總部進行抗議,要求拆卸僭建的管理處並合法重建;並為大廈業主維修自入伙後便出現的滲漏問題,抗議行動包括,摘豆腐、並向發展商贈送血掌印,暗諷豆腐渣工程與僭建物危害生命,行動得到立法會議員梁國雄、鹵味男 - 「擲BRA男」到場聲援。
幾十名星河明居業主2010年5月28日(星期五)下午3時30分到達發展商會德豐位於中環總部外抗議;他們高舉寫有會德豐無良心、豆腐渣維修害居民、假維修真拖延、漏水問題拖字抉等抗議字句的標語,並高呼口號。

星河明居業主委員會屬會主席譚香文表示,自星河明居落成後,我們便一直受到漏水問題困擾,範圍包括窗台、天花、地板、冷氣機台、客廳幕窗等地方,初期發展商曾經為業主維修,但成果不彰;滲漏情況經常出現,到了近期發展商竟拒絕再次維修。
她指出:曾經聘請專業人士檢查,知悉滲漏原因是大廈建築時候,有偷工減料的情況,故發展商應負責任!
譚香文進一步指出,原來星河明居裡管理處竟是僭建物,她說:經查閱大廈草圖,目前的大廈管理處原址應是今天會所及控制室內,可能當時發展商為推銷樓盤,提昇樓價,把管理處入口改成會所接待處,完全違反建築條例。
她表示:曾諮詢某大保險公司意見,指如果建築物為僭建物,所投保的保險可能無效,即是在管理處工作的員工或到管理處查詢,辦理手續的居民,如不幸發生意外,將不受保障,故此,業主曾去信發展商要求合法重建管理處,早前會獲承諾重建,但近期反口,並拒絕與業主們會面;經查閱2007年核數報告,得悉發展商與前管理公司夏利早已預留有關重建費用,但今天發展商商拒絕承認,實是不負責任,漠視數十名員工生命安全!
而到場聲援的社民連立法會議員梁國雄認為:發展商不應漠視員工安全,應盡快解決問題。

2010年5月22日 星期六

五區總辭隨時陰溝翻船,最終只有利社民連

為了增加對政改方案的壓力,最近社會民主連線黃毓民提出的「五區總辭」計劃,謂如政改方案不合民主,則泛民主派在五區中選出一位立法會議員請辭,再重新選舉,借選舉進行一次變相「政改公投」泛民派設想,重選的立法會議席,會以單議席單議制進行,按以往泛民派與親中派(保守派)一貫選票分配約6比4,據這推論泛民派可以全取五區,做成民意全面支持勢頭,陷中央與特區尷尬之局。
按黃毓民的解釋,「五區總辭」,即在香港的五大區(香港、九龍東、九龍西、新界東及新界西),每區一位泛民立法會議員辭職,在補選時,由泛民提出實行2012雙普選的議題,如當選民投票予泛民參選者,便是支持 2012年雙普選,若五區泛民議員都當選,即代表2012雙普選獲市民支持,將對特區政府與中央政府會造成政治壓力。

可是如意算盤並不容易打嚮,首先,筆者絕對不相信泛民派可以「五區總辭」,泛民各派各有利益,黨內各勢力也各有盤算,總辭對公民黨、民主黨並不有利,對小黨而言更是危機四伏,會否加入也大有疑問?小政黨(政團)如民協、公民起動等,有否能力再出經費、人力、物力參加補選?這些一人政黨(立法會內只有一席),萬一失利如何是好?等於三年內退出政壇,論及機會成本,絕對不利,據報民協馮檢基已表示,不會參加總辭。

  經費問題,每一區補選大若要200華經費,全港五區補選,配合泛民派動員式政改宣傳,那就需要超越1000萬經費;錢從何來?

. 另一方面,利用五區總辭形成全港政改公投,可以立法會選舉就是立法會選舉,並不是公投,如對手集中火力討論民生議題,對這泛民派不能不回應,到時究竟投票者是支持民生議題或是政改,政府與泛民派可以各自解說,各說各話。

還有借助選舉形成政改壓力的想法,基礎就是投票,但如保皇黨(建制派)採避戰策略,全不派人參選,讓泛民派自動當選,沒有投票,則何來民意?總辭動作頃刻間變得毫無意義(由於議席原本就是泛民派,保皇黨根本沒有勝負壓力)。當然筆者不排除有一些參選常客,如蕭思江、林依麗、柳玉成出來拚死一戰,給選民一個選擇,但結果將可能是余若薇大勝蕭思江,何秀蘭打倒林依麗,或黃毓民大敗柳玉成的政壇笑話!


其實整個五區總辭,只有社民連最有利,如果總辭成為事實,提出議題的黃毓民將儼然有領導泛民抗拒政府之勢,在總辭名單中,黃毓民應是當中一人,以他在九西票源,取勝不難,藉此機會社民連在議會勢力無損,就算最後泛民派拒絕總辭,則社民連則可以大罵泛民黨派不思進取,面目矇糊,為下次選舉建立票源基礎(2008年選舉時,社民連竟不斷圍攻泛民派候選人,做成泛民內部紛爭)。

2010年5月10日 星期一

麥燕庭被「炒了」

前記者協會主席張炳玲捲入為六四20周年紀念工作,一度出任「我要回家運動」的義務總幹事,但被指責未經「運動」授權,私下向外募捐,並叫捐款者將錢直接存入她戶口,然後以「運動」的名義發出收據,但「運動」卻聲言從未收過她轉交的捐款,認為事態嚴重,已中止她的職務。

事件結果如何?筆者執筆時仍不知道,但記協除了前主席捲入「運動捐款風波外」,現任主席麥燕庭也被人「炒了」。

原來麥大姐在約4個月前,被獨立筆會聘任為外聘秘書,年薪三萬美元,以麥姐之江湖地位,收美元三萬是大平賣,可是,對獨立筆會這類一年經費只有十五萬美元的組織言,便是大出血,聽聞因此大部份筆會委員都有微言,最後連主席鄭義也無可奈何,只好與麥大姐say Good buy,補回5000美元作罷,本來這是普通的雇佣事件,沒有大不了,可是有心人記得,在2009.7月1日獨立筆會與記協在香港維多利亞公園徵求簽名要求釋放劉曉波,當時麥燕庭在場呼籲遊行者簽名。

7月2日中午,記協和獨立筆會代表把簽名名單副本,遞交中聯辦,正本則寄北京中央政府,這樣就出現問題?按時間麥大姐當時仍獨立筆會外聘秘書,時記協與筆會聯合行動,有心人質疑,究竟當時麥大姐是記協的人,還是獨立筆會的受薪職員在上班,許多人在場簽名,都可能見了麥大姐,想應沒有什麼問題,但不知麥大姐竟是筆會一位出糧員工!

記協經常參與政治活動,但這次合作對象就是主席的老闆,隨時給人私相授授之感覺!

真正公平嗎?

「你不服氣,去告我囉」,這句話顯示普通法強調法律面前人人平等,任何人都可以要求法庭主持公道,但卻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加以運用,在社會上被認為是精彩的中產階層,就是被暗地褫奪了這種權力。

目前社會上許多人對中產階級有誤解,認謂他們是逍遙自在的一群,據一般言,中產階級(middle class)是一種社會階層,指在社會中,指擁有一定程度經濟獨立,有一份安定、較高薪酬的工作,多指專業人士、學者、知識份子,或大企業、公營機構、政府部門的中級管理層,或中小企業東主,中學、小學、幼稚園校長、教師、社工和醫生護士等。

可惜中產階級的所謂財富遠不如富商巨賈,他們繳納最高部份的稅務,但又不像低收入人士般能享受社會福利保障,更沒有弱勢社群可以得到的社會支援。

觀最近新世界對《立法會權力及特權條例》的司法覆核,動用了來自英國數一數二律師行Blackstone chambers的御用女大狀Dinah Rose,香港則由大律師王穎妤,律師翁靜晶協助,這個陣容估計最少用了幾層豪宅,敗訴後還要賠償對方費用,聽聞還要上訴終審法院,這種天文數字的訟費,除了大財團外,連一般小老闆都挨不了,可況中產。

在香港尋求公義非財不行,草根階層可以有法律援助,涉及工人利益則有公會協助,如最近國泰誹謗機師案,但一般認為社會上的精英階層卻處孤立無援之境地;按目前法律援助的經濟審查,申請人須證明其總收入及資產,經扣除某些費用後,數目並沒有超過169,700元的規定限額,在計算申請人總收入及資產時,其配偶收入與資產,也一併列入申請人本人收入和資產內計算。
若受助人的財務資源不超過港幣20,000元,以及有關的法律程式中沒有收回及保留任何財產,受助人便可獲免費援助。

據上述規定,幾乎工作了幾年的中產人士,都失去申請法律援助的資格,面對他們認為不公義的情況,這群人只好用自己的積蓄應付,如對方是大財團,毋需等到判決,堂堂申請押後,就可以把你拖垮,加上民事訴訟是敗訴者負責對方訟費,如不幸敗訴,又無力支付者,隨時有破產可能,對於中產專業人士,破產等於事業終結,故許多問題上只好啞忍。


根據中文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呂大樂的研究,月薪2萬到5萬港幣完全可以排到中等收入群體了,而成功透過教育學歷晉身高層者也可視為中產。如按這標準,中產階級最多佔到人口比例的二成到三成,而據香港統計處定義,每月收入一萬至四萬的住戶可視作中產住戶,這類住戶占了整體住戶數目的大約五成半,但這樣的住戶比例,竟被排除在法律援助之外,對他們又是否公平,普通法中有所謂見得到的公平,政府是否應該檢討現行法律援助制度,改為有條件收費,至少要根據實際情況考慮,否則香港中產者在遇上官非時根本無法公道可言。

2010年5月7日 星期五

香港母親不易當

有一首歌曲“世上只有媽媽好”曾陪伴不少人渡過童年,但現實生活中,作為母親並不一定快樂;香港雖然號稱國際城市;但港人母親的快樂指數是偏低,顯示出作為香港的母親不好當。

為配合5月9日母親節,女人有明天協會週五(5月7日)公佈一項香港母親快樂嗎問卷調查報告,列出香港母親對配偶之看法,兒女孝順問題,香港是否一個尊重母親的社會,作為香港人的母親是否快樂、收入來源等等的調查結果。

該調查以音頻電話成功訪問了664名女性;當中年齡由31至50之組群佔受訪者的58.2%,這個年齡是女性的青壯組群,即就業高峰期;但當中被訪者的收入來源,表示自己上班賺錢竟然只有17.6%,而作為一個母親,對配偶的關心只有24.8%,反對兒女之關心達35.3%,最吊詭是關心自己只佔2.8%。

另一方面,認為香港不是個關愛母親的社會的佔22.2%,接近三成;而覺得自己是一名快樂的母親只有56.1%。
婦女就業率偏低
發表調查的女人有明天召集人譚香文表示:香港雖然宣稱是國際大都會,但許多配套都未達國際標準;她指出:據這次調查顯示,就業高峰期之婦女,能自行賺錢的只佔一成八,可見本地婦女就業率極低,單看這數據,香港已遠低先進國家。

譚香文進一步表示:目前香港缺乏長遠婦女政策,大部份政策都是把婦女當作社會上並不重要部份,只作為褔利救濟等等;加上對家庭主婦地位不重視,視作沒有生產力之一,做成今天的局面。
三成婦女感不被關愛
她又指出,覺得自己是一個快樂母親的婦女只略高於五成,而近三成認為本地不是一個關愛母親的社會,在社會學上,一個社會上有一社中的三成感到自己不被關愛;而覺得本地是一個關愛社會也只有五成左右,情況是令人憂慮;種種社會問題可能隨時爆發。

而且婦女把關心重點都放在兒女上,程度遠較配偶高,連關心自己的竟不足一成,譚表示,這些趨勢明顯是家庭主婦觀念的反映,把自己放到最後,萬事兒女為先。
冀改變婦女政策
最後語譚香文表示:政府在婦女政策上應當改變救濟或協助之觀念,把婦女當作社會上與男性有同等生產力之一;尤其對目前之家庭主婦,她們表面上沒有生產力,但她們是每個家庭背後的支柱,也堅承教育兒女責任,但目前社會上的看法,家庭主婦等同失業,也即沒有功能,對她們明顯不公平,所以譚認為,政府應當改變政策,加強對家庭主婦的支援,現時就業人士都有強積金(MPF)作為日後退休之用,但由於家庭主婦並不是一個工種,故冀政府能否把家庭主婦納入強積金範圍。

2010年5月6日 星期四

香港母親不易當

香港母親不易當
有一首歌曲“世上只有媽媽好”曾陪伴不少人渡過童年,但現實生活中,作為母親並不一定快樂;香港雖然號稱國際城市;但港人母親的快樂指數是偏低,顯示出作為香港的母親不好當。

為配合5月9日母親節,女人有明天協會週五(5月7日)公佈一項香港母親快樂嗎問卷調查報告,列出香港母親對配偶之看法,兒女孝順問題,香港是否一個尊重母親的社會,作為香港人的母親是否快樂、收入來源等等的調查結果。

該調查以音頻電話成功訪問了664名女性;當中年齡由31至50之組群佔受訪者的58.2%,這個年齡是女性的青壯組群,即就業高峰期;但當中被訪者的收入來源,表示自己上班賺錢竟然只有17.6%,而作為一個母親,對配偶的關心只有24.8%,反對兒女之關心達35.3%,最吊詭是關心自己只佔2.8%。

另一方面,認為香港不是個關愛母親的社會的佔22.2%,接近三成;而覺得自己是一名快樂的母親只有56.1%。
婦女就業率偏低
發表調查的女人有明天召集人譚香文表示:香港雖然宣稱是國際大都會,但許多配套都未達國際標準;她指出:據這次調查顯示,就業高峰期之婦女,能自行賺錢的只佔一成八,可見本地婦女就業率極低,單看這數據,香港已遠低先進國家。

譚香文進一步表示:目前香港缺乏長遠婦女政策,大部份政策都是把婦女當作社會上並不重要部份,只作為褔利救濟等等;加上對家庭主婦地位不重視,視作沒有生產力之一,做成今天的局面。
三成婦女感不被關愛
她又指出,覺得自己是一個快樂母親的婦女只略高於五成,而近三成認為本地不是一個關愛母親的社會,在社會學上,一個社會上有一社中的三成感到自己不被關愛;而覺得本地是一個關愛社會也只有五成左右,情況是令人憂慮;種種社會問題可能隨時爆發。

而且婦女把關心重點都放在兒女上,程度遠較配偶高,連關心自己的竟不足一成,譚表示,這些趨勢明顯是家庭主婦觀念的反映,把自己放到最後,萬事兒女為先。
冀改變婦女政策
最後語譚香文表示:政府在婦女政策上應當改變救濟或協助之觀念,把婦女當作社會上與男性有同等生產力之一;尤其對目前之家庭主婦,她們表面上沒有生產力,但她們是每個家庭背後的支柱,也堅承教育兒女責任,但目前社會上的看法,家庭主婦等同失業,也即沒有功能,對她們明顯不公平,所以譚認為,政府應當改變政策,加強對家庭主婦的支援,現時就業人士都有強積金(MPF)作為日後退休之用,但由於家庭主婦並不是一個工種,故冀政府能否把家庭主婦納入強積金範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