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了增加對政改方案的壓力,最近社會民主連線黃毓民提出的「五區總辭」計劃,謂如政改方案不合民主,則泛民主派在五區中選出一位立法會議員請辭,再重新選舉,借選舉進行一次變相「政改公投」泛民派設想,重選的立法會議席,會以單議席單議制進行,按以往泛民派與親中派(保守派)一貫選票分配約6比4,據這推論泛民派可以全取五區,做成民意全面支持勢頭,陷中央與特區尷尬之局。
按黃毓民的解釋,「五區總辭」,即在香港的五大區(香港、九龍東、九龍西、新界東及新界西),每區一位泛民立法會議員辭職,在補選時,由泛民提出實行2012雙普選的議題,如當選民投票予泛民參選者,便是支持 2012年雙普選,若五區泛民議員都當選,即代表2012雙普選獲市民支持,將對特區政府與中央政府會造成政治壓力。
可是如意算盤並不容易打嚮,首先,筆者絕對不相信泛民派可以「五區總辭」,泛民各派各有利益,黨內各勢力也各有盤算,總辭對公民黨、民主黨並不有利,對小黨而言更是危機四伏,會否加入也大有疑問?小政黨(政團)如民協、公民起動等,有否能力再出經費、人力、物力參加補選?這些一人政黨(立法會內只有一席),萬一失利如何是好?等於三年內退出政壇,論及機會成本,絕對不利,據報民協馮檢基已表示,不會參加總辭。
經費問題,每一區補選大若要200華經費,全港五區補選,配合泛民派動員式政改宣傳,那就需要超越1000萬經費;錢從何來?
. 另一方面,利用五區總辭形成全港政改公投,可以立法會選舉就是立法會選舉,並不是公投,如對手集中火力討論民生議題,對這泛民派不能不回應,到時究竟投票者是支持民生議題或是政改,政府與泛民派可以各自解說,各說各話。
還有借助選舉形成政改壓力的想法,基礎就是投票,但如保皇黨(建制派)採避戰策略,全不派人參選,讓泛民派自動當選,沒有投票,則何來民意?總辭動作頃刻間變得毫無意義(由於議席原本就是泛民派,保皇黨根本沒有勝負壓力)。當然筆者不排除有一些參選常客,如蕭思江、林依麗、柳玉成出來拚死一戰,給選民一個選擇,但結果將可能是余若薇大勝蕭思江,何秀蘭打倒林依麗,或黃毓民大敗柳玉成的政壇笑話!
其實整個五區總辭,只有社民連最有利,如果總辭成為事實,提出議題的黃毓民將儼然有領導泛民抗拒政府之勢,在總辭名單中,黃毓民應是當中一人,以他在九西票源,取勝不難,藉此機會社民連在議會勢力無損,就算最後泛民派拒絕總辭,則社民連則可以大罵泛民黨派不思進取,面目矇糊,為下次選舉建立票源基礎(2008年選舉時,社民連竟不斷圍攻泛民派候選人,做成泛民內部紛爭)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