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7月8日 星期日
從奉祠趙公明為財神考
財神人人喜愛,財神奉祠在民間流傳已久,拜財神當然是求富貴祈求財運、福運,在各路財神中,;趙公明的祭祀在明中業以後曾風行一時;但可能許多人都不知道自己在拜瘟神,趙公明原來是一位瘟神。
勾魂奪命降瘟之神
民間所供趙公明財神像皆頂盔披甲,穿戰袍,執鐵鞭,黑面濃須,形象威猛,手下四大財神包括:招寶天尊蕭升,納珍天尊曹寶,招財使者陳九公,利市仙官姚邇益,可是在晉代(公元265-420)以前,趙公明的司職與財神沒有半點關係;據晉干寶的搜神紀券五之趙公明府參佐條謂;散騎侍郎王佑疾困,與母辭訣,既而聞有通賓者,曰:“某郡,某裏,某人,嘗為別駕。”佑亦雅聞其姓字,有頃,奄然來至,曰:“與卿士類有自然之分,又州裏情,便款然。今年國家有大事,出三將軍,分佈徵發吾等十餘人為趙公明府參佐,至此倉卒,見卿有高門大屋,故來投,與卿相得,大不可言。”佑知其鬼神,曰:“不幸疾篤,死在旦夕,遭卿,以性命相托。”答曰:“人生有死,此必然之事。死者不繫生時貴賤。吾今見領兵三千,須卿得度簿相付,如此地難得,不宜辭。”………有妖書雲:“上帝以三將軍趙公明、鐘士季各督數鬼下取人。”按此趙公明只是一名冥間職事,任務是到陽間勾取人命,大抵是勾魂使者,黑白無常之類鬼神。
到隋唐時期,趙公明的身份又變成為瘟神,據明代嘉靖年間的《三教搜神大全》
卷四「五瘟使者」載:「昔隋文帝開皇十一年六月,內有五力士,現於淩空三、五丈,於身披五色袍,各執一物。一人執杓子並罐子,一人執皮袋並劍,一人執扇,一於身披五色袍,各執一物。一人執杓子並罐子,一人執皮袋並劍,一人執扇,一人執錘,一人執火壺。帝問太史居仁曰:『此何神?主何災福也?』
張居仁奏曰:『此是五方力士,在天上為五鬼, 在地為五瘟,名曰五瘟(神)。春瘟張元伯,夏瘟劉元達,秋瘟趙公明,冬瘟鐘仕貴, 總管中瘟史文業。如現之者,主國民有瘟疫之疾,此天行時病也。
帝曰:『何以治之, 而得免矣?』張居仁曰:『此行病者,乃天之降疾,無法而治之。』於是其年國人病死者甚眾。是時帝乃立祠,於六月二十七日,詔封五方力士為將軍。青袍力士封為顯聖將軍,紅袍力士封為顯 應將軍,白袍力士封為感應將軍,黑袍力士封為感成將軍,黃袍力士封為感威將軍,隋、唐皆用五月五日祭之;舊俗端陽節有飲菖蒲酒驅瘟之雜俗
開皇十一年即公元596年,當時長安上空出現了五個瘟神,造成大量死亡,於是隋文帝修建祠堂奉祀他們,並下詔封瘟神為將軍。青袍力士為顯聖將軍,紅袍力士為顯應將軍,白袍力士為感應將軍,黑袍力士為感成將軍,黃袍力士為感威將軍。並規定五月初五為祭祀五瘟神的日子,這可能是官方正式把瘟神祭祀正規化之開始。
道經裡誅殺驅趕對象
在南朝梁武帝464年-549年陶弘景《真誥•協昌期》載:建吉塚埋圓石文,曰:天帝告土下塚中王氣五方諸神趙公明等,某國公侯甲乙,年如(若)幹歲,生值清真之氣,死歸神宮,翳身冥鄉,潛寧沖虛辟斥諸禁忌,不得妄為害氣。這裏是指主管地下塚中的五方神,有姓名者,只趙公明一人,天帝明令趙公明等天神不得妄自害人,到這裡趙公明的功能仍然是勾魂奪命,降災之神。
雖然隋代已有祭祀瘟神,但瘟神到底不受歡迎,祭祀瘟神基本上有討好求能不對人間降疾,成書於兩晉南北朝的《太上洞淵神咒經》卷十一紀「又有劉元達、張元伯、趙公明、李公仲、史文業、鐘任季、少都符,各將五傷鬼精二十五萬,行瘟疫病。到了這裡趙公明的權力已很大,因能統帥鬼精二十五萬,可說是一名鬼元帥了。
可能是祭祀也無法叫瘟神停止作祟,宋代洪邁《夷堅志》卷第三張子智毀廟條,紀錄了宋寧宗慶元六年(公元1195年)知州張子智在蘇州地區,把一所廟內的瘟神神像拆毀,把處理祭祀的四名巫師痛打一番後驅逐;當中張子智道:「人神」也,貴賤高卑,當有禮度,喻指瘟神不配受祭祀,雖然在文中沒有提到趙公明的名字,也反映出一般士大夫的觀念。(伏虎大將軍、(玄壇將軍)應是趙公明。
後來更出現對瘟神以武力對付的情況,宋天心派道士路時中的《無上玄元三天玉堂大法》卷十三《斬瘟斷疫品》說到剋制瘟神之法,「西方白瘟鬼趙公明,金之精,領萬鬼行注氣之病,…… 咒曰:太上太清老君天符,主收五部鬼王。劉元達、張元伯、趙公明、鍾士季、史文業等五蠱行百毒,使黃奴、伯棄、雜俗、六丁之鬼,害殺生靈,得即腰斬……不問往罪。急如告命,風火遵承。急急如律令敕;到了明代中業對趙公明的看法仍然沒有改變,明代王世貞《列仙全傳》卷三張道陵:“趙公明為八部鬼帥之一,與各鬼帥各領鬼兵億萬數,周行人間,暴殺萬民,當中趙公明主痢疾(大約是腸胃病之類),張道陵奉元始天尊與太上老君之命,與趙公明等決戰,經過連場大戰,始為張道陵所伏。
直至明代嘉靖年間的《三教源流搜神大全》》中,趙公明才變成為財神;搜神大全》卷三:趙元帥,姓趙諱公明,終南山人也。自秦時避世山中,精修至道。玉皇授以正一玄壇元帥之稱,並成為掌賞罰訴訟,趙公明由瘟神變成一個頭戴鐵冠,手執鐵鞭,身跨黑虎,故又稱黑虎玄壇,在三教搜神大全中給趙公明作了起源,這裡的趙公明原本是人,只是努力修道才成為財神,受玉皇封賜;可謂形象大變身。
靠封神演義把財神形象深入民間
不過令趙公明成功「洗底」的是明萬曆陸西星《封神演義》,在封神演義中之趙公明是一名修道於峨嵋山羅浮洞的修道者,武藝高強,法力無邊,雖然終被陸壓道人用秘術殺死,但後來趙公明被封為金龍如意正一龍虎玄壇真君,主管迎祥納福,手下有招寶天尊、納珍天尊、招財使者和利市仙官等,統理人間一切金銀財寶;正式成為財神。漸漸衍他成道教護法神,到了封神演義,作者假托了元始天尊之名,把趙公明正式封為財神;實際上道藏中許多經文都指出趙公明是一名瘟神,要請天兵天將將之驅趕或誅殺,並沒有一部經書說到趙公明成了財神或被封神;《三教搜神大全》不是道書,只是民間風俗紀錄,封神演義更是小說:這是趙公明轉形的原由,但也反映了民間對奉祠神靈的雜亂,約定俗成,原初該神靈所代表含義已沒有人理會。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